谈镇兴·安化|田庄乡:黑茶核心产区终因茶而兴

内容来源:红网益阳

在安化,一片茶叶成就一个产业、富了一方百姓,站在乡村振兴新阶段,安化黑茶将如何高质量推进当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来临之际,红网益阳站将视线对准安化重点产茶镇,了解当地的茶事盛景,探寻茶业兴镇的安化经验。

安化县田庄乡山高林密,宜产茶。

红网时刻 记者 刘志雄 摄影 谢亮 通讯员 邓贤 益阳报道

说起安化黑茶,便绕不开安化县田庄乡的高马二溪村,当地人曾自信地喊出“千年黑茶出安化,高马二溪质最佳。”这一口号。

田庄乡仅有2.8万余人,但拥有茶园3.2万余亩,年综合产值已突破4.5亿元,走在田庄乡的山水间,可谓是“步步茶香”。作为安化黑茶核心产区、黑茶小镇重点产茶区域,近年来,田庄乡围绕茶产业全心全意谋发展,终于因茶而兴。

田庄乡茶园多在高山坡。

发扬原料这一比较优势

好原料是好茶的基础,故而在茶界,格外讲究产地。

有中国黑茶之乡美誉的安化,因茶置县,《安化县志》载:“崖谷间生殖无几,唯茶甲诸州县。”安化境内主要产茶区又以“两山、两溪、六洞”的茶叶闻名遐迩,其中,高甲溪、马家溪和条鱼洞、漂水洞、檀香洞等均在田庄乡。

关于茶的“奉上严禁”碑石,立于1824年。

早在明洪武24年(公元1391年),此地便被钦定为皇家茶园,每年采制御用芽茶23斤,在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朝廷还在此地立了禁碑,立这里为“皇家贡茶园”。几百年的风雨,一代新人换旧人,“奉上严禁”这块禁碑见证着这片土地的点点滴滴,见证着茶产业几经浮沉。

2005年,茶叶市场逐渐开放,次年,一个在后来响当当的茶叶品牌“高马二溪”成立,再后来,乡村合并,田庄乡干脆以“高马二溪”作为此地村名。当地政府、茶人敏锐的感知到市场偏好,在茶山中寻得“宝藏”,充分发扬原料这一比较优势,让高马二溪村的茶叶,成为业界典范。高马二溪村竖有一个牌楼,上书“安化黑茶第一村”。

据田庄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蒋孟龙介绍,安化21座海拔超1000米的山峰,有10座在田庄乡。田庄乡的茶园,也大多都在山上,山坡陡峭,导致茶园并不规整,但极高的植被覆盖率、特殊的生态环境、神奇的育茶土壤、独有的地理位置,让此处以“天生好原料”闻名湖南茶业界。

如今,为了保障茶叶原料品质,“茶园严禁使用农药化肥”甚至被当地写进了村规民约。

村民在茶园中忙活。

年复一年才得步步茶香

好原料让田庄乡的茶叶很容易就迈出第一步,当地的茶叶仅在恢复生产的第二年,便拿下了2008年广州茶博会金奖。但想达到如今“步步茶香”的程度,离不开田庄乡党委、政府和茶人年复一年的努力。

田庄乡没有工业,只有山水田园,再夸张些讲,这里只有茶。自2006年着力发展茶产业以来,田庄乡历届党委政府都以茶产业的发展作为核心工作,甚至曾有一年提出“一切为了茶,为了茶做一切。”的口号。

茶是富民产业,要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唯有集中力量发展茶。

茶园从栽种到丰产需要时间,田庄乡的茶叶长得偏慢。

前期,政府引导企业,将资金大多投入在茶园建设和设备上。为了给高马二溪这一集体品牌造势,维护安化黑茶品牌价值,田庄乡在县委县政府统一出台的系列规章制度后,高标准细化落实,引导企业生态培管茶园,清洁制茶,将产品质量放在了第一位。

为了加强品质管控,田庄乡政府投入60万元引进茶叶检测设备,每年培训农机人员,对当地茶叶进行检测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田庄乡高马二溪村的茶叶品质声名远扬,当地的茶企茶农也受了实惠。因为茶叶品质高,田庄乡的茶鲜叶收购价格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村民一亩茶园仅卖鲜叶便平均能产生1万元的经济效益。

“这几年村里三分之二的农户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其余农户的年收入也近10万元。”高马二溪村村民陈芙蓉说。

田庄乡目前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规模茶企已有5家,且都获得了有机茶认证,另有小微茶企50余家,6400余人从事茶行业。蒋孟龙说,高马二溪村村民1912人,如今在村里的农商银行网点就有1.7亿元的存款。田庄乡信用社存款从开始发展茶产业时的3500万元变成了如今的3.54亿元。这个曾经温饱都成问题的“穷乡僻壤”,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