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万里茶道勘路之旅第二站 湖南安化

安化万里茶道

一品千年 安化黑茶

安化,地处湘中,自古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资水(湖南境内第二大水系)穿流而过,山水形胜、风光旖旎,千山竞秀、气象万千……

安化是"中国黑茶之乡",境内坡地众多、气侯温润,是盛产黑茶的理想之地,其域茶乡古镇密布,街道车水马龙,霓红灯绿、茶香四溢……

安化亦是万里茶道的重要驿站和黑茶聚散地,斜阳古树、古道茶马、幽谷清风,见证了它曾经的马铃悠扬与黑茶荣光。

历史印记

往昔安化,山高路险,黑茶运输全靠人扛马拉,产销旺季,崇山峻岭之间马嘶铃响,不绝于耳。经年岁月,年深日久,古道、茶马由此而成。

明万历年间,安化黑茶定为“官茶”主销西北,陕、甘、晋茶商争相采购,此时茶市、茶庄、茶行、茶亭应运而生,马帮络绎不绝,故有"万里茶路,源起安化"之说。

追寻安化黑茶的发展脉络,历史痕迹清晰可见。安化黑茶滥觞于秦,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承续于民国,复兴于当今。

发展沿革

追寻安化黑茶的发展脉络,历史痕迹清晰可见。安化黑茶滥觞于秦,闻名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承续于民国,复兴于当今。

▲安化茶厂百年木仓

安化古称梅山,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气侯,优良的茶树品种以及独特的加工工艺,奠定了安化黑茶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席之地 。

▲乾隆年间鹞子尖古道上江右商帮捐修碑

唐宋以来,封建王朝的茶马互市、茶叶专卖政策和万里茶道的开辟,为安化日后成为"中国黑茶之乡"走向世界提供了舞台。

安化黑茶走向世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状况可想而知。安化黑茶在定为"官茶"之前属于"商茶",不能边销易马。但因滋味醇和、量多质好价廉,湖茶(安化黑茶)在明万历23年(1595年)被皇帝钦定为"官茶",这在安化黑茶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后陕、甘、晋等地区的茶商云集安化,此时的安化成为明代茶马互市的主要生产基地,至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渐占领了西北边销茶市场。

至清雍正年间,自唐宋以来延续近千年的中国茶马互市制正式宣告结束,茶马贸易由此由官方管制转为民间经营,其后安化茶业空前兴旺、商贾云集,百里资江两岸出现小淹、边江、江南坪、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乔口、东坪、洞市等茶马古镇,茶行茶号茶庄达300余家,从业人员达10万之众,形成了"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繁华景象。安化由此成为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闻名遐迩。

▲安化黑茶仓库一角

黑茶按形态分为散茶和紧压茶,皆属全发酵茶,其采用茶叶原料较为粗老,制作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在加工过程中,长时间的发酵将茶叶内含物进行微生物代谢和转化,形成黑茶特有的风味与品质,所产生的营养物质具有独特功效与韵味。

▲重走万里茶道勘路团一行参观中国黑茶博物馆

今日现状

进入安化的大街小巷,印有"黑茶小镇"的招牌与标示,刻有"盛世茶都"的牌坊随处可见,位于资江河畔的"中国黑茶博物馆"似乎在诉说它的过往与现在。

▲渠江大安村黄茶溪古茶园:安化黑茶“渠江薄片”原产地

▲安化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胡卫宾局长陪同重走万里茶道勘路团团长、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风竹参观安化黑茶早期建筑群

车队行进在安化的山间田野,绿色茶园尽收眼底,茶园里生长着品质优良的云台山大叶种茶是黑茶的主要原料。每年清明前后,茶园青青,茶歌悠扬,茶女忙碌其间,呈现一派诗情画意的江南茶园景象。

一方山水一方风情,其中安化茶厂(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是反映安化黑茶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它是万里茶道湖南段重要申遗入选点,历经117年的风雨洗礼,如今被认定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建筑群中代表性建筑。

▲中茶安化第一茶厂副总经理蒲永刚给重走万里茶道勘路团队介绍安化黑茶生产工艺

1950年,安化茶厂正式更名为中国茶业公司安化第一茶厂,在此期间,根据苏联专家提供设计的锯齿车间(总面积1974平方米),完成了百年木仓文物修缮保护,至今还完好使用。

2011年,随着经营体制改革,该厂成为央企中粮集团的成员企业。如今,安化第一茶厂己成为一家集茶叶生产、研发、销售、旅游开发经营、茶文化推广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化茶企。据数据显示,2018年该厂员工总数248人,茶产量2800吨,产值2.2亿元,销售金额1.8亿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安化作为全国重点产茶大县,依托黑茶品牌效应,一以贯之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建立优质高产的茶园基地,构建现代化生产、加工、销售等茶旅一体化产业体系,一直走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道上。

▲重走万里茶道勘路团队在中茶安化第一茶厂牌坊下合影

据安化宣传主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安化当地政府鼓励茶农通过种植茶产业发家致富,使安化这个曾经的国家贫困县于2019年4月整体脱贫摘帽。

文/史东梅 曹巍图/史东梅 黄炎 丁俊杰万里茶道(湖南段)申遗办公室

发表回复